亞細亞專欄

首頁 亞細亞專欄
繼承人盜領被繼承人遺產時,其他繼承人的法律救濟途徑 Sep 10, 2025
靳沂錚 | 實習律師

        在實務上,繼承案件常見的爭議之一,就是被繼承人生前的財產遭部分繼承人不當提領,導致遺產在繼承開始時減少,使其他繼承人實際能繼承的份額受到影響。這類情況下,雖然提領人身分上仍屬繼承人,但其行為發生在繼承開始前,性質上仍是對被繼承人財產的侵害,因此無法以「將來也會繼承」作為正當理由。換言之,被繼承人過世後,其餘繼承人仍得主張相關的民事與刑事責任,避免繼承權益被侵害。

  若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前,未經同意便擅自盜領存款或其他財產,可能涉及刑法上的偽造文書等罪名。這些行為在法律上與繼承無涉,而是純然的不法侵害,並不因行為人日後確實享有繼承權即得免責。對其他繼承人而言,除了可選擇提出刑事告訴,促使司法機關調查盜領過程,也可以在民事上主張繼承回復請求權,主張該筆財產應歸入遺產總額中,共同參與分割。如此一來,可避免盜領者既提前占有財產,又於分割時再領取應繼分,而侵害其他繼承人的權利。

  此外,若盜領者所取得之款項,性質上屬於應繼遺產的一部分,其他繼承人得於遺產分割訴訟中請求將其列入遺產,藉由法院裁判使該部分財產納入應繼遺產中計算。即使盜領行為已使財產形式上脫離被繼承人名下,只要能舉證其與被繼承人財產有關,仍可透過遺產清冊補正、法院調查及銀行帳務調取等方式,將其列入遺產中。

  在訴訟程序上,繼承人除了可獨立提起不當得利返還之訴,亦可於遺產分割程序中一併提出相關主張。實務上,法院亦常會依職權,要求金融機構提供帳戶交易明細,以釐清事實。另一方面,刑事程序亦可作為輔助路徑,因檢警機關有權調取被繼承人生前帳戶資料,進而確認盜領行為是否存在,以及具體金額多寡。藉由刑、民雙軌並行的方式,往往更能全面保障繼承人的權益。

  然而,這類家族內部財產爭議若訴諸公堂,往往對親情造成無可挽回的裂痕。實務經驗顯示,繼承人之間如能透過協商或調解解決,雖未必完全公平,卻能在兼顧情感的情況下達成。

    綜上所述,當被繼承人生前的財產遭繼承人盜領時,其他繼承人並非毫無救濟途徑。透過不當得利返還、遺產分割訴訟等,以及刑事告訴與法院調查等方式,仍能將原本屬於遺產的財產追回,並維護自身合法的繼承份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