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細亞專欄

首頁 亞細亞專欄
公司併購流程與實務注意事項 Sep 10, 2025
簡渝樺 | 法務助理

公司併購是企業經營中常見的發展方式之一,不論是拓展市場、取得技術,或是強化競爭力,併購都是一個重要選項。不過,併購涉及龐大資金與複雜的法律關係,稍有疏忽,就可能陷入財務或法律風險。

 

一、前期準備與協商

在正式進入收購前,雙方需先有初步接觸與意向的建立:

(一)初步洽談與意向書

收購方與目標公司或其股東先行洽談,並簽訂「收購意向書」,建議同時簽署「獨家談判協議」,以避免在談判過程中資訊外流,或被第三方搶先談成。協議內容通常包含:併購意向、支付擔保、商業秘密保護、資訊披露義務,以及違約責任等。

(二)專業團隊組成

併購並非單一專業就能完成的工作,往往需要律師、會計師、評估師共同組成專案小組,檢視財務報表、契約、債務、人事及稅務等。此外,也常會聘請會計師規劃股份轉換比例,並處理後續登記事宜。

(三)法律風險掌握

目標公司需提供完整資料,如資產負債、人事勞動、組織架構等。收購方則需特別注意是否有隱藏的債務、進行中的訴訟、經營是否合法,或是否涉及外資審查等。

二、實務上應注意事項

  1. 客戶與供應商:確認客源是否穩定、供應商是否可靠。若客戶忠誠度低或供應鏈有風險,將大幅影響收購價值。
  2. 財務狀況:在中小企業中,財報常不透明,需特別注意內帳與外帳差異,以及是否存在未解決的法律糾紛。除了檢視收入真實性、關係人交易,還需注意是否有「隱藏債務」。例如,公司貸款由負責人個人以不動產擔保,這種「混合責任」往往在併購時引發爭議,應列入談判條件。
  3. 無形資產:確認商標、專利、社群帳號等權利屬於公司,而非經營者個人所有,若所有權不清楚,恐造成後續爭議。
  4. 競業禁止條款:賣方出售公司後,應在一定期間內不得另行創業或經營同業,以免侵蝕併購價值。
  5. 退場機制:併購過程中雙方會交換大量機密資訊,若最後沒有成交,應有退場機制,例如保密義務、資料回收、違約懲罰等。

三、併購流程

根據臺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的整理,完整併購流程分為下列四個階段:

(一)規劃階段

  1. 自我評估資金、技術與管理能力。
  2. 制定併購策略與可行性分析。
  3. 篩選出與自身文化、規模或綜效相容的標的公司。

(二)協商階段

  1. 洽詢標的公司意願。
  2. 簽署保密協議與併購協議。
  3. 進行實質審核,擬定執行計劃。

(三)執行階段

  1. 評估企業價值,確定併購價格。
  2. 根據審核結果調整估值或換股比率,雙方協商並簽約。
  3. 取得董事會與股東會同意,辦理併購交割及相關登記。若屬特許行業,還需主管機關核准。

(四)整合階段

  1. 擬定中長期發展策略。
  2. 進行組織、人力資源與文化整合。
  3. 定期檢視併購成效,必要時調整策略。

 

公司併購並非價格談定就能完成,而是涉及法律、財務、管理、人事文化的複雜工程。若前期準備不足、盡職調查不完整,併購後可能面臨隱藏債務、人才流失或市場價值縮水等問題。因此,企業在進行併購時,應謹慎規劃、尋求專業協助,才能降低風險、提升併購成功率。